阿里打假任重道远,打假还需法律的完善
时间 :
2016-10-10,03:09:18
访问次数 :666
过去多年始终被假货问题困扰的阿里巴巴,曾屡次被列入假货黑名单,即“恶名市场”名单之中。日前,据外媒报道,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(AAFA)又一次呼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将阿里巴巴及该公司旗下的淘宝等平台列入这一名单。
据悉,AAFA致函USTR称,阿里巴巴没有满足后者提出的禁止在电商平台上售假的请求,并提及中国工商总局的一部分研究报告。该报告显示,淘宝上有67%为冒牌产品。
AAFA主席兼CEO里克·赫尔芬贝恩表示,“尽管很多公开声明显示,该公司很重视假货问题,但我们并未看到阿里巴巴的平台有所改善。”
假货顽疾凸显,阿里频繁触及黑名单
实际上,从阿里巴巴诞生之日起,假货几乎就成了其难以摆脱的标签。马云曾说“阿里巴巴是假货的受害者”,如其所言,因假货难以根除,近年来阿里巴巴频繁触及黑名单。
早在2015年4月,AAFA分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USTR提交了投诉,指控阿里巴巴售假问题严重,并提出,若售假情况未获改善,便在2015年的报告中将淘宝列入“恶名市场”名单。
该协会主席Juanita Duggan在投诉信件中称:“阿里的淘宝是全球最大的售假平台之一。我们的会员每天在淘宝上发现不计其数的假货,由此导致的销售上的损失、声誉损害、法律成本以及资源消耗高达数百万美元。” 同时指出,该协会一直在与阿里巴巴的代表合作,阿里方面也听取了协会的建议,但相关建议未能在实际中严格执行。
同年10月,AAFA向美国政府建议,再次将阿里巴巴纳入“恶名市场”名单中。最终,阿里巴巴集团及其旗下的淘宝、天猫等电商网站被USTR警告,并被要求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假货方面做出切实改变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不仅影响了资本市场对阿里巴巴的评价,导致该公司股价受损,甚至还存在潜在的法律诉讼风险。以法国云开集团为例,该集团去年5月控诉阿里违反与商标和诈骗有关的法律规定,认为后者帮助造假者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假货。而这已是开云集团一年内第二次因同样的原因向阿里提起诉讼。
除此之外,阿里在去年加入国际反假联盟IACC后仅一个月,就因该联盟部分会员公司认为阿里是全球最大的假货市场,对其打假承诺表示担忧而遭到了除名。这无疑令阿里陷入了一定的尴尬。
阿里打假力度遭质疑,被指“假货天堂”
虽然阿里频繁触及黑名单,但这并非指阿里在打假方面无所作为;相反,阿里长期表示激励整顿清除假货,并曾因取得一系列成绩而“洗白”。里克·赫尔芬贝恩指出,USTR在2011年和2012年将阿里巴巴从黑名单中除名,前提是该公司对其网站进行清理和规范。
具体来看,2011年备受关注度的“欺诈门”事件,不仅揭露了阿里平台存在内外勾结欺诈买家的行为,引发集团CEO卫哲、COO李旭晖两大高管引咎辞职、CPO邓康明降级,还引来了假货集团的反击、导致淘宝遭遇围攻。阿里这种壮士断腕的打假态度,使其在USTR赢得了尊重,并将淘宝从黑名单中删除。
自2014年阿里上市后,其打假努力也未停止。据悉,阿里聘请高管专门负责打假,并组建了一支超过2000人的打假团队。通过大数据对比,阿里每天可以发现数以万件的假货,并对其进行下架等处理。有数据显示,仅2014年一年,阿里就从淘宝上下架了1亿件侵权产品。
无奈的是,尽管阿里在打假方面投入大量人力、资金和资源,但由于消费者需求、售假背后的利益链条以及淘宝所采取的经营模式等因素,阿里的打假效果短期内并不显著,其打击假货的努力也依然遭到质疑。由于阿里旗下平台的假货问题长期泛滥,完全不能让品牌厂商满意,甚至有外媒指出,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假货天堂。
结语
现如今,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,网购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攀升。艾瑞咨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6Q2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11178.8亿元,同比增长27.6%。
在网购规模日益扩大的环境中,假货的横行势必将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有损行业健康发展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在整顿假货方面,除了在行业层面提升企业整体的道德底线以外,还需淘宝等平台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,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渠道和更为严苛的处罚机制,坚决打击假货。
正如马云所说,面对假货,需要法律的完善、机制的建立,提高造假者的成本,这才是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。作为国内电商的领军企业,阿里打击假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。